首页| 决策| 关注| 廉政| 事故| 要闻| 聚焦| 法治| 视点| 科教| 纪实| 财经| 社会| 健康| 资讯| 文体| 环保| 质安| 民族| 军事

三代人,以家风守护国宝

2020-07-07 11:11:30 来源:北京日报 责任编辑:韩晗 字体:

    “家学渊源”是中国文化研究中一个非常特殊的概念,这与西方的职业化教育有着本质的差异。“渊源家学,亦鼎器也”,这是对一个知识分子很高的褒奖。在我看来,所谓家学,就是以一个家族世代接力的方式来做学问,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工匠精神。在古代中国,这样的家族当然不少。但近代以来,知识分子日趋职业化,每个人选择职业的自由度越来越高,“学术是吾家事”的“家学”愈发成为了一种近似于不可能的理想。

  《文物修复第一家》 贾树 编著 学苑出版社

  有幸读到老友贾树兄编著的《文物修复第一家》,令人肃然起敬。“贾氏文物修复之家”是指以著名文物修复专家贾玉波先生为第一代,他的子女贾文超、贾文熙、贾文珊、贾莉莉、贾文忠、贾文进为第二代,贾玉波的孙女贾汀、孙子贾树、外孙子郭玢为第三代的致力于文物修复技术实践与研究的专业家庭梯队。文物修复是一个名副其实“板凳需坐十年冷”的行业,贾家三代相传,从事文物修复工作,绵延百年,这当然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作为文物领域名副其实的“守望者”,这样的家族,没有理由不受到全社会的敬仰。

  贾家是有故事的家族,贾氏祖孙三代的故事,既是中国现代文物修复工作的缩影,更是中国知识分子举全家之力,参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缩影。贾树的祖父贾玉波先生是新中国第一批文物工作者。他13岁在琉璃厂学徒,学习修复青铜器,可谓是文物修复一代宗师。但很少有人知道,1947年贾玉波先生曾秘密参加革命,在琉璃厂以修复文物为掩护,在华北局城工部部长刘仁同志的领导下,做了许多地下工作,为北平的和平解放作出了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他调至粮食局负责粮食加工的检验工作。这段红色记忆,一直是贾家最引以为傲的家族史。

  1959年,刚刚落成的中国历史博物馆抽调贾玉波担任美术公司驻历史博物馆文物复制组的组长。本来已经是“国家干部”、政治前途一片大好的贾玉波没有一声怨言,立刻重回“老行当”,开始新中国的文物修复工作。后母戊鼎、四羊方尊等国之重器,皆是在贾玉波先生的手里修复或复制的。其儿子贾文忠、孙子贾树等人后来也都成了文物修复“国家队”队员——贾文超,曾任故宫博物院科技部副研究馆员,专门从事古代青铜器修复工作,代表作是修复并复制了1980年山东淄博出土的一件全国罕见的特大长方形夔龙纹多纽西汉铜镜,俗称“镜王”;贾文熙,曾任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馆员,担任过国家重大考古发现河南三门峡西周虢国墓地、西周平顶山应国墓地出土文物的修复工作;贾文忠先生是中国农业博物馆研究馆员,先后为北京孔庙大成殿修复了清代皇帝御书的9块大匾,1990年参与修复了国家重大考古发现江西新干出土的商代青铜立耳卧虎方鼎,还参与修复了国家重大考古新发现河南三门峡西周虢国墓地出土的被定为一级文物的青铜器数十件;贾文忠之子贾树则供职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在文物拍卖成为热门甚至“暴富”行业的今天,贾家仍固守清贫,无一人“出走江湖”。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我曾戏称贾家的家风是“一红一绿”,“红”是贾玉波先生曾参加地下工作、参与北平和平解放的红色基因。过年时我通过贾树兄的朋友圈了解到,疫情期间,还有一年即将退休的贾文忠先生,还在农展南里社区门岗担任防疫志愿者。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贾家一直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与时代同行,这是贾家不可磨灭的红色家风传承。而“绿”则是贾家三代人致力于绿锈斑斑的青铜器修复,这是贾家家风的另一重底色。贾家三代人,所受教育完全不同,贾玉波先生是解放前学徒出身,贾文忠先生毕业于北京大学,而贾树兄曾负笈留洋,是进修于昆士兰大学的“海归派”。他们教育背景各不相同,但三代人为国家修复的文物却不计其数。我相信,国内博物馆里众多青铜器上面都有贾家人的指纹。

  贾家以家风守护国宝,完美地诠释了“家”与“国”的关系;三代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守护与治学的不同路径,恰是对“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践行。

  (作者系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研究员)

  • 决策
  • 科教
  • 廉政
  • 事故
  • 纪实
  • 财经
  • 社会
关于我们  |  招聘英才  |  对外合作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Copyright@2010-2017 安防观察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北京中安观安全防范技术研究院--安防观察编委会   京ICP备180022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