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决策| 关注| 廉政| 事故| 要闻| 聚焦| 法治| 视点| 科教| 纪实| 财经| 社会| 健康| 资讯| 文体| 环保| 质安| 民族| 军事

“小改小革”凝聚“大智大慧”

2020-07-21 16:55:41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韩攀 字体:

  近日,走进方大钢铁集团下属方大特钢建安公司钢构厂房,映入眼帘的是一台可以上下左右腾挪的可移动式六轴焊接机器人,不远处,一台四轴焊接机器人与其“并肩而立”。按下按钮,“两兄弟”便挥舞着焊枪,散发出耀眼的焊花。

  大家对灵巧的机器人感到惊讶时,不禁发出这样的感叹:这样的奇思妙想究竟出自哪位大师之手?甘荣刚劳模创新工作室就是这两台机器人的发明者,也让作为电焊工的甘荣刚在企业里再次成为了“焦点”,大大激发了员工们的创新热情。

  从“奇思妙想”到“机器人工厂”

  一走进甘荣刚劳模创新工作室,就被它深深吸引。一块块色彩亮丽的展示牌,版面设计还颇具现代风格,除了专业的操作流程,还有“热词”“logo”等时尚用语,以及多达十几项的专利证书。

  “员工创新的热情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它有酝酿、发展、迸发的一个过程。”带领参观的建安公司副总经理谢雨田一边向记者讲解一边介绍说。该公司每月都能收集到来自基层员工的几十条“奇思妙想”,他们安排专人对员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逐条答复,能实施的还规定了责任人和完成时间及结果反馈给提议人,不让任何一条建议“石沉大海”。通畅的沟通渠道,给甘荣刚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发明创造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大型四轴焊接机器人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应运而生。“建安公司主要承担方大特钢技改检修、设备维护等工作,因工作性质,电焊工是该公司重要而紧缺的维修工种之一。所以,该公司积极探索开发智能化焊接装置,用机器人代替人工,提升焊接效率和质量、减轻电焊工劳动强度。”“甘荣刚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创始人甘荣刚讲述了发明机器人的意义。

  “这台机器人工作效率很高,以前需要4个电焊工作业5天才能完成的焊接任务,现在只要技术人员编好程序,由1个电焊工操作、监控4天就能完成。”大家对这台机器人的工作效率大加赞赏。大型四轴焊接机器人的研发成功,也给了甘荣刚他们进一步探索拓展机器人岗位的信心和动力,内孔堆焊机器人、耐磨堆焊机器人、环形焊缝焊接机器人、直线大坡口焊接机器人等近十台机器人陆续“诞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机器人工厂。

  “我们将进一步推进电焊焊接、等离子数控切割智慧制造的阶段计划,实现‘在钢结构制作中的50%以上焊接工序,由电焊工手工焊接转变为焊接机器人承担’的阶段性目标,不断探索打造一条智能化、集成化、高效化的机器人电焊、切割工艺线。”眼下,甘荣刚劳模创新工作室的新想法、新点子还在不断地涌出。

  2万个建议 3亿元创效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看到了甘荣刚的创新成果,许多员工再也坐不住了,更加踊跃地提出了自己的创新想法和建议。采访中,一些员工十分热情地打开电脑,展示他们的“小改小革”建议。

  如何让员工的创新积极性长久保持,方大钢铁集团从管理制度上不断探索。目前,该公司下属的四家钢铁企业都出台了基层员工创新创效管理办法。

  据了解,各企业基本都将小改小革、合理化建议列为员工创收渠道之一,这样做的目的很单纯,就是努力从氛围上、制度上营造大环境,同时对全体员工在生产实践中总结提炼的创新成果予以发掘、推广,既肯定、尊重员工的创新精神,又让参与创新的员工得实惠。现在所有现场操作岗位所形成的具有创新意义且能够有效指导生产操作、促进生产安全、提高生产效率、改善生产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的先进操作法或设备、工具的改进方法,均可以申报小改小革。

  “对公司认定的一二三等奖及鼓励奖项目,分别奖励15000元、8000元、2000元和300元,还纳入年底评先,推荐公司宣传等等,既有物质奖励,又有精神激励。”方大特钢生产指挥中心朱华荣告诉记者,仅今年上半年,该企业就收到员工申报的小改小革862项,创造经济效益1600多万元。

  全面激发员工的创新活力,方大钢铁集团还以“创造分享,干到给到”的激励机制,推动“千人千项攻关”、小改小革、科技攻关项目的蓬勃开展……其中,九江钢铁员工在2016至2019年期间,踊跃提合理化建议超过2万条,企业实施6000余项,创效近3亿元。

  这些创新创造不仅实现了企业生产成本大幅下降,更推动了企业生产经营、设备管理、技术改造等工作不断向前发展,成为了企业“增效”的独门利器。

  搭建“舞台”让员工更“出彩”

  “企业基层藏龙卧虎,普通员工常常有很多创新点,关键是要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为他们搭建创新的平台。”方大钢铁集团深谙其中的道理。

  开展职业技能大赛,就是方大钢铁集团为员工搭建的一个创新平台。每年,技能“大比武”让诸多想学想干、能干的基层员工有了施展自己的“舞台”,他们也通过、这个“舞台”让自己的技术更加娴熟,更孕育了创新创效的温润土壤。

  九江钢铁的宛双便是这一平台培养出来的代表人物之一。出身在农村的宛双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却始终坚持在生产一线“摸爬滚打”。2013年,他参加九江钢铁职业技能大赛,凭借娴熟的技术夺得第一名。同年,年轻的宛双参加江西省青年职工职业技能竞赛,以扎实的技术功底、优异的成绩,成功夺冠。

  宛双把参加技能大赛的热情淋漓尽致地发挥到工作中。该公司有一台堆取料机上的头尾轮故障率非常高,平均半个月就要更换一次。从未接触过这类机器的宛双主动请缨,承担了改造项目中一系列主要零部件的设计、加工任务。他白天跑现场、量数据,晚上查资料、画图纸,通过实践把零件更换时间延长了一倍,但他仍不满足,和团队商讨出第二套方案,直接在滚筒中间焊接了一根轴,从而彻底解决了问题,最终使设备故障率从原来的半月一次降低到了半年一次。

  以员工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是方大钢铁集团为员工搭建的又一创新平台。

  据了解,方大钢铁集团下属企业已拥有10余个劳模创新工作室。其中“夏艾华劳模创新工作室”以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萍安钢铁安源轧钢厂准备车间副主任夏艾华的名字命名。自2013年2月成立以来,工作室每月制定一项技术攻关课题、一项小改小革,每月开展一次技术培训,每季度一项创新成果,每年完成2项及以上技术成果,每年申报至少1项国家专利、2项及以上专业技术研究成果,定期组织技术研讨和交流,形成经验材料,实现技术资源共享,以此推广先进技术,积极做好技术成果转化应用工作。

  在“夏艾华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助推下,安源轧钢厂员工自主创新意识明显提升,员工发明创造热情高涨,硕果累累。在他们获得的8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中,“一种预防退套的轧机轧辊结构”“轧机轴承座注油孔构造”2项专利可有效防止轧辊轴承断油和轴承套退出,提高了轧机设备运行率,为轧机高效运行打下了坚实基础。在有力的技术支撑下,安源轧钢厂曾创下连续48个月“零烧辊”的优异成绩。2017年至2019年,安源轧钢厂累计完成小改小革600余项,创效700余万元;该厂高线实物成材率稳居全国同行业前三位,螺纹钢筋切分轧制工艺始终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方大钢铁的基层创新活动得以蓬勃开展,得益于该公司从氛围上、制度上营造大环境,注重小细节,让搞创新的员工有平台、有自信、有成果、有荣誉,使得基层创新的‘源头活水’滚滚而来,同时为企业增创了效益。”方大钢铁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小改小革凝结了广大员工的智慧和创造,看似很“小”的举措,却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从优化工艺流程到减轻劳动强度,从降本增效到提高工作效率,“金点子”正在方大钢铁集团各企业闪闪发光,“真金子”正源源不断地从“金点子”中涌出。

 
  • 决策
  • 科教
  • 廉政
  • 事故
  • 纪实
  • 财经
  • 社会
关于我们  |  招聘英才  |  对外合作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Copyright@2010-2017 安防观察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北京中安观安全防范技术研究院--安防观察编委会   京ICP备180022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