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决策| 关注| 廉政| 事故| 要闻| 聚焦| 法治| 视点| 科教| 纪实| 财经| 社会| 健康| 资讯| 文体| 环保| 质安| 民族| 军事

建筑规模最大的“沉浸式”天文馆即将开放

2021-07-06 15:33:47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任 鹏 颜维琦 孟歆迪 字体:

  “三体”造型独特 光影“编织”星空

建筑规模最大的“沉浸式”天文馆即将开放

光明日报记者 任 鹏 颜维琦 孟歆迪

  “生活在现代的我们,即便在城市中看不到星星,它们也始终在天空中凝视和陪伴着我们。在这个夏夜,让我们忘记城市的喧嚣,回到星空下,像孩子一样好奇地仰望!”光学天象厅的解说员用充满诗意的语言结束了讲解,观众们则仍旧沉浸在由夜空和星星编织的“仲夏夜之梦”之中,不愿醒来。

  即将全新开放的上海天文馆位于上海临港新片区滴水湖畔,占地面积约5.8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8万平方米,是世界上建筑规模最大的天文馆。7月5日,上海天文馆迎来了第一批压力测试观众。

  来到上海天文馆,巨大的建筑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感。主建筑以优美的螺旋形态构成“天体运行轨道”,独具特色的圆洞天窗、球幕影院和倒转穹顶这三个圆形元素构成“三体”结构,共同诠释天体运行的基本规律。圆洞天窗位于主建筑的入口,当太阳光穿过圆洞,会在地面形成光斑,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移动,光斑也将在地面上缓缓移动,起到像日晷一样的作用。球幕影院的球体外直径30米,如果把滴水湖比作太阳,球幕影院就是等比例缩小的地球。倒转穹顶的碗形设计重造了一个观天的地平线,“屏蔽”城市的喧嚣和周遭的一切,使置身其中的人们得以静观天空,思考宇宙,设计师将其称为“与天对话的地方”。

  在主建筑外的景观区域,上海天文馆还设计了3组螺旋形的绿化带,从主建筑向外自然延伸出去,象征着星系的旋臂,并与外围的“星空之境”公园自然衔接,和谐地形成了一个以星空为主题的城市绿地公园,充分体现了建筑与生态的有机融合。

  据了解,上海天文馆独特的建筑设计,源自对于轨道运动的形式化抽象,不仅展现了天文学概念,还可以真实追踪太阳在天空中的运动,使整个建筑成为一件可以表现时间流逝的大型天文仪器,特别是夏至前后,光影与地面标记的重合为一种节气的标志。整个建筑成为连接人和宇宙的工具,是具有开创性的博物馆体验。

  在天文馆主建筑内,设计者全新打造了“家园”“宇宙”“征程”三大主题展区及“中华问天”“好奇星球”“航向火星”等特色展区,还有8K超高清多功能球幕影院、星闻会客厅、望舒天文台、羲和太阳塔与星空探索营,全景展现宇宙浩瀚图景,打造多感官探索之旅,帮助观众塑造完整的宇宙观。

  在“家园”展区,从人们最为熟知的神话故事到城市人久违的宇宙星空,从身边的日地月系统到那些神奇而令人感叹的太阳系奇景,上海天文馆通过宏大的沉浸式场景设计、3D打印高仿真立体模型、极具视觉冲击的视觉影像、AR互动及大型OLED曲面交互媒体等先进的技术手段,以及琳琅满目的“天外来客”陨石,带领观众从宇宙视角重新审视我们的家园。

  随着展线的铺展,人们对天文的认知也在不断开拓。“征程”展区全景式展现了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漫漫征途,从古人的思考到近代天文学革命,再到当今的天文科学成就和研究。观众在这里可以看到高仿真的“嫦娥五号”“祝融号”以及“天和号”核心舱。

  “可能跟我们原来想象中的天文馆不一样,上海天文馆是沉浸式的,它的内容组织方式是主题化的,另外我们的展品互动性、趣味性非常强,颜值也非常高。”上海科技馆副馆长、上海天文馆工程建设总指挥忻歌向记者表示,“科学和艺术的结合是我们特别强调的,用艺术的手法,用美的语言去讲天文。我们不是在写一本教科书,而是在创造一段体验。”

  除了现代化的展示方式,丰富的藏品资源也是顶级天文馆的重要指标。作为一个崭新的科普场馆,上海天文馆的馆藏陨石和文物藏品在质量上已达到国际一流收藏水准。

  作为上海“十三五”期间重大的市政文化公益项目以及重要的科普基础设施,上海天文馆于2016年11月在上海临港滴水湖畔正式开工。今年6月,上海天文馆展示工程整体通过验收,将于7月17日正式开馆,7月18日起对公众开放。在长达近五年的建设过程中,全体建设者围绕建设国际顶级天文馆的目标,全力打造精品工程、样板工程和满意工程,以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铸就天文馆的品质,力求使上海天文馆成为讲述宇宙故事的最美课堂。

  上海科技馆党委书记王莲华表示,随着上海天文馆即将开馆,由上海科技馆、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天文馆构成的上海“三馆合一”科学技术博物馆集群也露出了全貌,希望这个科技博物馆集群能够成为播撒科学种子、启迪未来梦想的地方。

  《光明日报》( 2021年07月06日 08版)

  • 决策
  • 科教
  • 廉政
  • 事故
  • 纪实
  • 财经
  • 社会
关于我们  |  招聘英才  |  对外合作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Copyright@2010-2017 安防观察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北京中安观安全防范技术研究院--安防观察编委会   京ICP备180022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