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决策| 关注| 廉政| 事故| 要闻| 聚焦| 法治| 视点| 科教| 纪实| 财经| 社会| 健康| 资讯| 文体| 环保| 质安| 民族| 军事

干青海事 喝三江水 做高原人——中组部、团中央博士服务团援青回眸

2021-01-04 14:24:39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万玛加 字体:

  “高原一年,厚重一生。在青海的工作中,我体会到浓烈的家国情怀,在奉献高原的同时,青海之行也重塑了我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第20批来青博士服务团团长、挂职青海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的李瑞说。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自1999年以来,中组部、团中央已先后安排19批、259名“博士服务团”成员到青海挂职锻炼。多年来,博士服务团成员不远万里踏上高原,在实践中经受了锻炼和考验,升华了思想境界,提高了综合素质,历届博士服务团成员秉承倾情服务高原的精神,开启人生中的“青海模式”,在为地方发展注入宝贵“智慧血液”的同时,立足艰苦地区、历练基层一线,在服务中厚植情怀、在历练中增长才干、在实践中提升自我,在建设新青海、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书写别样人生。

  二十一载接力传承,足迹踏遍高原大地

  “来青海走过很多地方,记忆最深刻的是第一次到唐古拉山沱沱河的那个夜晚,伴着胸闷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高原反应。”第13批来青博士服务团成员李飞博士挂职锻炼结束后选择了扎根青海。

  巍峨的雪山、湛蓝的天空、悠悠的白云和漫山遍野的牛羊,这是大部分博士服务团成员心中的雪域高原。然而来不及欣赏如画美景,他们就被严重高原反应折磨得头痛欲裂、呼吸困难。短时间里克服了高寒、缺氧、孤独,博士服务团成员们便分赴各市地,穿梭在草原牧区、田间地头、学校医院。

  “我是遥感技术的。2014年主持完可可西里遥感监测项目后,我就下决心留下来了,因为这片广袤的土地更能够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五年来,李飞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寻求解决各种难题的技术方法,2016年他参与的“国产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数据处理分析与区域应用”研究项目获青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1年来,从踏上雪域的那一刻起,博士们就把这里当作第二故乡,干青海事、喝三江水、做高原人。作为中组部第15、16、17批来青博士服务团成员李玉平博士多次延期对口支援工作。“长期在此工作的青海人,守着一方净土,太难了。”李玉平感叹道,正因为这样,挂职干部们更应该要有责任心,需要下大力气,要把更多资源引到这里。他在挂职青海大学生态环境工程学院副院长之初,就拿下了4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之后还获得资源生物学硕士点。

  “青海的一年中,也确实受到缺氧高反的困扰,睡不好,白发也多了,体重减了近10斤,但在青海的服务锻炼经历将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受用终身。”第17批来青博士团成员、挂职任玉树藏族自治州环境保护局副局长的谢经良博士说。他长期深入海拔3700米的高寒贫困地区,在详细清查玉树工矿企业情况和环境监测设备使用情况的基础上,梳理确定了州监测站需要开展的38项监测项目,并制定了环境监测实验室改造方案,完成了大型设备的调试工作。

  “来青海服务,不去州县服务就等于白来了。”在青海一年,他的足迹遍布青海省的8个市州。2016年10月,第16批来青博士服务团成员曾诚博士和其他三位博士服务团成员一起到果洛藏族自治州义诊。他们刚到招待所,行李都还没放下,就碰到了急诊。“产妇难产,子宫破裂,我们四个都不是产科医生,在从招待所到手术室的路上,我一边跑一边在想方案,最终在我们3位服务团成员和1名当地医院主任的默契合作下,历时3个半小时,顺利完成了手术,病人转危为安。”曾诚告诉记者,每一次到州上的义诊都会成为他此生难忘的一段回忆。

  永葆初心不改,为高原奉献自己的力量

  “博士服务团”是中组部、团中央贯彻落实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人才强国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国家根据西部地区人才需求实施的精准智力扶贫项目。21年来,援青博士服务团千方百计解难题、办实事,搭桥梁、促合作、传帮带,深入开展技术攻关,指导挂职服务单位申报科研课题,加强对外合作交流,培养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为推动青海省医疗卫生事业跨越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长大了,我也要当医生!”来自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13岁的彭毛切吉,康复返乡前稚朴的心愿,逗乐了为她做手术的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叔叔阿姨。

  作为第18批来青博士团成员之一,南京医科大学二附院副院长李庆国博士发起了“心佑——青海行”活动,2018年3月带领专家一起深入海拔3000余米的海南藏族自治州多家县医院,先后筛查了200余名疑似先心病患儿,确诊40人,目前全部完成了在南京的异地免费救治。

  “来青博士服务团成员的初心,就是服务青海发展、服务青海人民,将聪明才智融入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建设之中。”第7批来青博士服务团成员黄文俊博士在深入青海省内21家藏药企业调研的基础上,联系国内知名制药企业仁和集团重组金诃藏药公司,为探索青海特色产业的发展路径,提升藏药企业的整体实力,推动青藏高原特色优势资源的合理利用作出了贡献。

  “谁都知道青海艰苦,既然选择,就不忘初心。”2005年挂职青海省人民医院副院长的袁晋青博士不当“匆匆过客”,从健全管理制度、完善设备配置等入手,借鉴内地大型医院先进管理方法和诊疗常规,帮助心内科建立介入诊疗常规、溶栓诊疗常规等制度,并积极争取资金筹备建立了冠心病及重症监护病房,先后成功完成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52例,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封堵术2例,填补了省医院先心病治疗的空白。

  2014年,挂任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的王萍博士把皮肤病前沿治疗技术引入青海,制定符合地方实际的“青海标准”、将人文关怀融入护理工作,提出“关注细节、重视细节、做好细节”的工作方法,积极开展“传帮带”,为青海培养了一支更加专业的皮肤病医疗队伍,赢得了广大患者的普遍赞誉。

  用无私大爱打造响亮品牌

  作为一位地道的北京人,援青之前,青海对赵旭来说还只是个地理名词。一年援青工作,让赵旭俨然成了一个地道的青海人,2015年11月,她作为第16批来青博士服务团成员到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挂职锻炼。

  “一年服务期,有人说我瘦了、黑了,但我觉得更健康了,更像一个青海人了。”妇产科超声方面专家赵旭的业务能力得到大家的认可,一年时间她几乎跑遍了基层州县医院,一次果洛藏族自治州的巡诊,加入了果洛州人民医院的微信群,有什么疑难杂症,当地医务人员仍然会随时向她咨询。

  “现在想起来在青海的日子,感觉每一天都有收获。”第8批来青博士服务团成员、时任海东地区行署副专员的初军威博士策划成立了“青藏高原生态农业科技研究院”,邀请石元春院士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参与研究院的发展建设,有力促进了青海省高原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发展有关问题的解决。

  实践证明,“博士服务团”送来的不只是一名博士,而是一所大学、一个科研单位;一名博士的背后,就是一批人才、项目和资源。二十一年间,援青博士们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博士服务团”,培养了一批优秀本土人才。

  “作为博士团的成员,我当时总有一种焦虑感:如何在短短一年时间里为青海做更多的事情?这也是我们在青博士团环境工程领域4名博士2016年共同发起举办首届青海博士论坛的初衷之一。”在第16批来青博士服务团成员覃生高心中,青海之于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潜力在生态、最大的责任也在生态。任职期间,他整合博士服务团资源,成功举办2016年青海博士论坛:高原水环境保护与治理研讨会,偕青海本土共百余名博士合力打造了一个高原水环境高端智库,为青海的水环境保护与治理提供了人才和智力支持。

  “我们为青海带来些‘江苏味道’,青海更让我们学到了很多‘藏族风情’,我们的人生已经和青海紧紧联系在了一起。”来自江苏的第20批来青博士团成员戚继荣博士说,在这一年,我们用脚丈量大地,用心感悟人生,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二十一年,接续不断;二十一载,比肩继踵。从三江源头到河湟谷地,从辽阔牧场到大漠戈壁,从繁华都市到静谧草原……一批又一批优秀博士,在青海这片土地上倾情奉献、默默耕耘,用无私大爱打造了来青“博士服务团”响亮品牌,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牢记使命、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为党尽职的要求。

  《光明日报》( 2021年01月04日 08版)

  • 决策
  • 科教
  • 廉政
  • 事故
  • 纪实
  • 财经
  • 社会
关于我们  |  招聘英才  |  对外合作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Copyright@2010-2017 安防观察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北京中安观安全防范技术研究院--安防观察编委会   京ICP备180022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