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决策| 关注| 廉政| 事故| 要闻| 聚焦| 法治| 视点| 科教| 纪实| 财经| 社会| 健康| 资讯| 文体| 环保| 质安| 民族| 军事

群山增绿人增收——河池市推进林业生态扶贫纪实

2019-09-24 15:36:27 来源: 广西日报 责任编辑:谷雨 字体:

            原标题:群山增绿人增收——河池市推进林业生态扶贫纪实

  9月21日,东兰县隘洞镇板老村的生态护林员刘明周又出门巡山了,一个上午他跑完责任区内的所有山头,查看是否有火灾隐患。他每年能得到1万元工资,保障家里的基本开支。2019年,河池选聘1万多名生态护林员,涉及贫困人口4.7万多人,年户均增收7299元,年人均增收1661元。

  刘明周责任区内大部分是板栗林,时下正是采摘时节,每遇到打板栗的乡亲,他都叮嘱几句,提醒注意防火。东兰有板栗32.5万亩,年产值超过1亿元,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满山披绿,群众增收致富,这样的场景在河池随处可见。

  河池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特别是在脱贫攻坚战中,走既要治理生态又要发展经济的路子,让群众从生态建设与修复中脱贫致富奔小康,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A 石缝种树 增绿又增收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除了板栗,河池各山公式里的核桃也进入采摘时节,凤山县金牙乡坡茶村的1万多亩核桃大多已进入挂果期。核桃树大多种在石头缝里,村民们账算得精明:以前种玉米,越种地越薄,一亩地年收入不过百来块钱,都比不过现在一株核桃树。村民吴兴隆说:“管护得好,一亩核桃能有五六千元。”

  河池是典型的石漠化地区,在335万公顷土地面积中,石漠化土地比重超过1/4,潜在石漠化土地比重超过1/3;在2015年精准识别出的69万贫困人口中,大部分居住在石漠化和石漠化潜在地区。

  石漠化要治理,脱贫攻坚战要打赢,考验着河池的为政者和人民,该市选择发展“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兼收、富民产业与富县产业兼顾、短线产品与长线产品兼有”的产业。2012年,该市提出实施“开发扶贫攻坚工程”,全市推进发展核桃产业。2017年,河池又谋划实施“十大百万”扶贫产业工程,计划在“十三五”期间,在巩固核桃种植面积的同时,发展150万亩油茶、100万亩“三特”水果、100万亩桑园、100万亩板栗等既绿山又富民的产业。

  满山翠绿。目前,河池生态公益林面积194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0.05%,排在全区前列。核桃种植面积达260万亩,板栗85万亩、桑园90万亩、油茶150万亩、“三特”水果98万亩。凤山核桃产业(核心)示范区(四星级)、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明亿万亩油茶产业核心示范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油茶产业核心示范区、东兰县江洞油茶产业核心示范区、东兰县板栗产业核心示范区分别获自治区认定为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

  群众增收。仅2016-2019年,全市就兑付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金约10.6亿元,落实生态护林员补助资金3.2亿元。核桃年产值1.6亿元,助推1万多户贫困户脱贫摘帽。在油茶产业成立26个脱贫攻坚造林合作社,累计带动贫困人口7.14万人。

  B 林下产业 青山变金山

  罗城小长安镇罗东村农民银桂梅,以前种田一年收入不过几千元,如今成为景区服务员,一个月2000多元工资,享受林业产业发展的红利。依托丰富的林业资源,“水上相思林”成为当地著名景区,带动群众增收,绿水青山变成实实在在的收入。

  如何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河池从发展林下经济入手,大力发展林下种植、养殖,林下生态休闲旅游等产业,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目前,全市发展林下经济面积1025.5万亩,惠及林农175.13万人,林下经济总产值75.33亿元,人均林下经济纯收入1679元。

  建设示范基地。2016-2019年,全市共成功申报各级财政项目资金2375万元,用于投向符合条件、运行良好、示范带动作用较强的林下经济示范基地,促进示范基地生产经营基地化、规模化。到2019年8月底,全市共有36个示范基地获得财政资金扶持,带动119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

  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社。目前全市已发展139家,入社成员5672户,带动户数10303户,带动贫困户数2982户,流转林地面积10万多亩,实现销售收入1.5亿多元。

  推动林业与旅游融合发展。全市共建有森林公园6处,经营面积13.87万亩,自然保护区4处,保护面积104万亩;在建国家级湿地公园3处,经营面积2.96万亩。罗城、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获评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广西拉浪林场、凤山县凤旁林场、天峨林朵林场获评为国家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单位。

  提升林业对精准脱贫的贡献率。该市围绕核桃、油茶、林产品加工、林下经济、林业旅游等做文章,力争到2020年,全市每户贫困户均有1-2项可以增收的生态产业项目,符合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条件的贫困户获得1-2个项目和补助资金,依靠林业实现脱贫11万人以上。

  C 绿色金融 活树变活钱

  收割完稻谷,环江下南乡南昌屯群众又忙开,他们和外地客商合作,建设农家乐和康养基地。村民理事会负责人谭宽余说:“我们的钱就从村边的山林里来。”今年3月,他们从中国农业银行拿到了30万元贷款,这是广西首笔生态公益林预期收益权质押贷款。

  南昌屯有生态公益林4649亩,每年享受中央财政补偿金6.5万余元。看似不少,但办不成大事,除去屯里保洁员工资和公益支出,一年所剩无几。

  这样的窘境,不止南昌屯独有。河池90%以上的贫困户身居大山,守着大片公益林,却不能砍伐变现,也不能抵押贷款,想发展林业经济也没有资金。

  2018年,河池及环江入列全国新一轮集体林业制度综合改革实验区,河池市林业局与中国农业银行河池分行对接,以南昌屯为试点,实施生态公益林预期收益权质押贷款,把未来若干年的预期补偿收入转化为眼前的资金收入,发挥倍数放大效应,真正实现活树变活钱,生态变效益。

  目前,这一改革正在罗城、天峨、东兰和凤山等县推广实施。河池市林业局局长韦幸力说:“2018年,河池发放自治区级以上公益林补偿金2.6亿元,按照先行政策可以放大5倍,那就是13亿元,这是一笔巨大的绿色金融资产。”

  此外,河池市还积极开展政策性森林保险及地方特色林业保险,增强贫困户抵御风险能力。(记者 韦鹏雁 通讯员 韦振懂 原文编辑:莫义君)

  • 决策
  • 科教
  • 廉政
  • 事故
  • 纪实
  • 财经
  • 社会
关于我们  |  招聘英才  |  对外合作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Copyright@2010-2017 安防观察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北京中安观安全防范技术研究院--安防观察编委会   京ICP备180022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