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决策| 关注| 廉政| 事故| 要闻| 聚焦| 法治| 视点| 科教| 纪实| 财经| 社会| 健康| 资讯| 文体| 环保| 质安| 民族| 军事

内容平台要自设“红线”

2021-05-12 16:10:12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佘 颖 字体:

        5月13日,是34家平台企业限期整改的截止日期,但某些企业可能还没有意识到自己错在哪里。比如,“粉丝倒奶”事件虽被主管部门痛批,相关企业也道歉整改,“饭圈”乱象更是陷入人人喊打的境地。然而,这一切究竟是简单的策划失误,还是内容平台对自身主体责任的长期忽视?迄今,笔者并未看到明确答案。

  内容平台乱象频仍,先不要简单“甩锅”年轻人。虽然有些年轻人着实让人“看不懂”:他们不仅舍得把价值上百万元的牛奶倒进下水道,还吃得起一碗3000元的鱼汤面,甚至理个头发也要花上13620元。可转过脸来,他们又热衷于“17元吃垮海底捞”,还嫌店家不让打包……巨大的行为反差在一些热门短视频等平台上时常流传,且很受追捧。凡此种种,在笔者看来,无论粉丝还是博主既不是真抠门,也不是真有钱,就连爱心可能也是表演……归根到底一句话:都是流量生意在作祟。

  不信,你看——随着白花花的牛奶倒进下水道的每一分钱,顺着一根看不见的利益管道,最终可能爬进了“饭圈”产业链和视频平台的腰包。你以为博主们3000元一碗的鱼汤面是自己埋单?才不是。据说由于众多网民的观看和点赞,某炫富博主从平台获取的收益已超千万元。“17元吃垮海底捞”也是假的,要流量才是真的。

  种种乱象背后,都有视频平台的身影。不管是那些长视频平台,还是短视频平台,都是近年来用户群体猛增的内容平台。可惜的是,海量用户没有让平台感受到沉甸甸的责任,反而助长了他们对流量无止境的追求。

  不同于销售商品和服务的电商平台,视频平台还生产、传播内容,兼具思想塑造功能。部分视频平台端上的“饭菜”里盛满了爱慕虚荣、铺张浪费、弄虚作假,长期吃这种“精神食粮”的年轻人如何能建立正确的三观?所以,不该仅仅指责部分粉丝,他们只是看多了低俗浮夸、享受奢侈。

  我国高度重视对平台企业的监管和规范。4月13日,市场监管总局、网信办等部门召集34家互联网平台企业召开了行政指导会,提出了“5个严防”“5个确保”(严防资本无序扩张,确保经济社会安全;严防垄断失序,确保市场公平竞争;严防技术扼杀,确保行业创新发展;严防规则算法滥用,确保各方合法权益;严防系统封闭,确保生态开放共享),限期一个月整改到位。然而,从目前来看,这5条红线尚未涵盖平台企业的全部违规行为,导致部分内容平台还没有意识到自身问题,或心存侥幸,明知故犯。

  事实上,对于视频平台如何经营,国家早有明文规定。例如,2007年有关部门颁布的《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第六条即指出“从事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应当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正确导向,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遵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有鉴于此,笔者以为,对于内容平台企业来说,除了“5个严防”和“5个确保”,还应再自设一条红线:严防平台传播错误导向、违背公序良俗,确保信息内容传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行不悖。

  眼下,整改期限将至,平台企业应抓紧自查。看平台内容传播效果,究竟是迎合低俗,还是激发人民为美好生活而努力的斗志。总之,再不能让包括视频、网文在内的内容平台种下“歪脖树”,危害年轻人。(佘 颖)

  • 决策
  • 科教
  • 廉政
  • 事故
  • 纪实
  • 财经
  • 社会
关于我们  |  招聘英才  |  对外合作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Copyright@2010-2017 安防观察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北京中安观安全防范技术研究院--安防观察编委会   京ICP备180022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