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决策| 关注| 廉政| 事故| 要闻| 聚焦| 法治| 视点| 科教| 纪实| 财经| 社会| 健康| 资讯| 文体| 环保| 质安| 民族| 军事

重视肠健康 远离大肠癌

2023-04-28 13:56:03 来源:今晚报 责任编辑: 字体:

  2023年4月15日到21日是第29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的主题是“癌症防治、全面行动——全人群、全周期、全社会”。在全球范围内,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排在恶性肿瘤的前三位。市人民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大肠癌早诊早治专家秦海提示,大肠癌是指在环境、遗传等诸多因素作用下,大肠黏膜发生的恶性病变。大肠分为结肠和直肠,因此大肠癌又称结直肠癌。大肠癌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但大肠癌可防可治,发病率随年龄递增,只要足够重视,就能防控它。

早期筛查谨防肠息肉“变坏”

  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表明,1/3以上的癌症可预防。其中,大肠癌被列为适合筛查的癌种之一。大量研究表明,约80%以上的大肠癌是由肠息肉演变而来,所以也有专家将肠息肉形容为大肠癌的前身。肠息肉“变坏”一般经历这个过程:正常黏膜—小息肉—大息肉—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癌。这个过程一般需要5到10年。90%以上处于肠息肉阶段的人症状隐匿,容易被忽视。只要在这期间发现并及时切除肠息肉,就能够有效阻断其演变为癌。

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大肠癌的病因尚不明确。一般认为与生活方式、肠道疾病、遗传等多种因素相关。不良的饮食习惯包括:高脂肪高蛋白质而低纤维素饮食,偏食挑食而致微量元素与维生素缺乏,长期过度食用油煎、烘烤、腌制食品等。遗传因素在大肠癌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比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患者100%癌变;有大肠癌家族史者,患大肠癌的风险比正常人高2到4倍。本身患有溃疡型结肠炎、克罗恩病、大肠腺瘤、直肠息肉的患者,后期患大肠癌的几率也会上升。此外,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吸烟、肥胖、情绪紧张、缺乏运动也是大肠癌的危险因素。有结肠腺瘤病史、结直肠癌家族史和炎性肠病要调整生活方式,戒烟戒酒;养成良好饮食习惯,摄取高纤维素、低脂肪食物;适度锻炼等。

高危人群定期筛查不容忽视

  只要完整做一次筛查,基本就能成功发现肠息肉,甚至大肠癌。目前,专家推荐大肠癌筛查年龄段是40至74岁,从40岁开始定期做便隐血检测,并填写一份“大肠癌高危因素问卷”。便隐血检测和问卷中的其中一项为阳性或者两者均为阳性的,即可确定为“大肠癌高危人群”,建议在一年内做全结肠镜检查。

  “大肠癌高危因素问卷”中的高危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项:是否有肠息肉病史;是否有其他系统癌症史;是否一级亲属有肠癌史;是否有慢性腹泻史;是否有慢性便秘史;是否有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病史;是否有慢性胆囊炎或胆囊切除病史;是否有不良生活事件史等。需要提醒的是,如具有其中一个症状即为高危人群。

  凡属上述高危人群,应每年做一次防癌检查。有症状时,不要轻易判断为肠炎、痔疮等疾病,应及时就诊,定期做便隐血试验和全结肠镜检查。40岁以上人群,就算没有症状,也应每年做一次便隐血试验,并按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全结肠镜检查。被筛查出的高危人群,如果因为各种原因不能接受全结肠镜检查,也要每年检测便隐血,决不能疏忽大意。

发现症状及时正规诊疗

  大肠癌早期可无明显症状,发展后可出现排便习惯和粪便性状的改变,如排便次数增加、腹泻、便秘、粪条变细、便中有血、脓液或黏液等。肿瘤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也有区别。当出现便血、大便性状及排便习惯的改变、贫血、消瘦、大便潜血阳性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正规诊疗,必要时需要做肛门指诊、直肠镜、全结肠镜等检查,切不可乱用药、自行医治,应给予足够重视,摒弃得过且过的侥幸心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将肿瘤扼杀在萌芽中,不仅可以免去根治性手术的巨大创伤,而且可以大大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记者刘波)[责编:李然]

  • 决策
  • 科教
  • 廉政
  • 事故
  • 纪实
  • 财经
  • 社会
关于我们  |  招聘英才  |  对外合作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Copyright@2010-2017 安防观察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北京中安观安全防范技术研究院--安防观察编委会   京ICP备18002266号